企業能源審計的基本方法是依據能量平衡、物料平衡的原理,對企業的能源利用狀況進行統計分析,包括企業基本情況調查、生產與管理現場調查,數據搜集與審核匯總,典型系統與設備的運行狀況調查,能源與物料的盤存查帳等項內容,必要時輔以現場檢測,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投入產出情況進行全方位的封閉審計,分析各個因素(或環節)影響企業能耗、物耗水平的程度,從而排查出存在的浪費問題和節能潛力,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,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措施。
能源審計的目的及主要步驟:
能源審計是國外審計內容的一種。對煤、水、電、氣、油等能源及其設施的事先設計及事后管理與節約所進行的審計項目。在國外已開始實施的能源審計項目主要有:對工廠、商店、辦公室、倉庫等的照明與空調設備的能耗審計,客、貨交通運輸部門的能耗審計,建筑企業耗能設施可行性的事先審計等。我國對能源審計尚屬探索階段,已在從事有關節能審計的初步研究。
(1)組織及溝通
審計團隊與企業溝通,采用培訓、會議、調研等方式,使企業相關方充分了解能源審計的必要性、作用、方法、內容,以及企業需求;企業代表向審計人員介紹企業的基本情況、工藝流程、主要用能設備、企業能源管理基礎,為后續能源審計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。
(2)制訂審計計劃
能源審計計劃需確認審計邊界、審計周期、現場節能診斷及測試行程安排、員工訪談安排等。審計邊界原則上包括組織邊界及運行邊界。組織邊界指企業擁有運行控制權的業務單元邊界,以組織架構、平面圖或文字說明;運行邊界指組織邊界內所屬的,消耗各類能源的設備、活動,如:空調、空壓機、生產線、壓縮空氣的使用。
審計周期:一般為一個完整年度。
能源審計計劃的制訂需與委托方充分交流意見,確保審計安排與企業需求相一致,便于企業前期進行人員協調及配合。
(3)成立能源審計小組
確認能源審計方案后。審計機構與委托方需分別成立能源審計小組。
審計機構審計小組的成員組成應根據用能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,通常由具備節能專門知識、實際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組成,包括技術專家、診斷及測試工程師等。
能源審計的分類有哪些?
1.初步能源審計
能源審計進行的對象相對而言比較簡單,花費時間不長,一般進行初步能源審計即可。初步能源審計的要求相對簡單,只是對已有統計資料進行分析以及對現場情況進行了解,所需的時間一般為一到兩天,時間較短。
2.全面能源審計
初步能源審計后,如果要對企業的用能系統進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和評價,就要進行詳細的全面能源審計。這就需要對用能數據進行更加全面地采集,必要時還要測試用能設備,以對一些缺少計量的重要數據進行補充,實現企業的能量平衡、物料平衡分析,對重點用能設備或系統進行節能分析,尋找可以節能的項目,并對評估方案進行環境效益和經濟技術評價,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,從而為政府節能主管部門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,使企業能夠正確合理地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。
3.專項能源審計
專項能源審計是指根據企業和政府的要求,對用能單位能源的利用以及管理的某個程序進行的能源審計。在初步能源審計后,可以對該系統進行進一步封閉的測試計算和審計分析,查找出浪費的具體原因,并進行經濟技術定量的評價分析,這就是專項能源審計。